诗意增城如何“以文兴城”

栏目分类诗意增城如何“以文兴城”

你的位置:低息炒股配资公司_股票配资网站_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 > 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 >

诗意增城如何“以文兴城”

发布日期:2024-05-20 14:16    点击次数:89

  1月29日,“中国诗歌之乡”授牌仪式暨《诗意增城》新书发布会在增城区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扎实推进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宣传增城区诗歌文化建设成果,加强诗歌创作交流与合作。当天,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郑小琼宣读《共建“中国诗歌之乡”的决定》,并由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王山授牌,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代表增城接牌。

  会上还发布了新书《诗意增城》,邀请诗人代表进行创作分享,举行了“诗意增城”系列书籍赠书仪式。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王山与增城区文联主席、增城区作协主席周扬波共同签署了增城与中国诗歌学会的诗歌创作战略合作协议。据增城区文联介绍,增城成为全国第一个获中国诗歌学会同时授予“中国诗歌之乡”“中国诗歌创作基地”的地区,也是广东省首个“中国诗歌之乡”。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通讯员陈颖诗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增城文脉

  拨开历史尘烟,在翰墨书香不难发现,“增城”存在于诗歌,也孕育着诗歌。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时代邈远,自东汉建县后,增城留给世间的印象是重峦叠翠、林木蓊郁、云雾缭绕。

  “凭阑月色出沧海,欹枕秋声入古松。”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后,古成之、崔与之、李昴英等一批仁人志士,让增城的人杰地灵频现于青史之中。

  “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及至明清,陈献章、湛若水、屈大均等先贤名流的高尚品格,更映衬增城一方水土之意境高远,令世人心驰神往。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指出,增城素有“荔乡仙境”美誉。增城的山水、人文,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灵感,不但有韩愈、苏轼、崔与之、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汤显祖、屈大均、陈恭尹等著名文人的经典诗篇,也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老刀看来,增城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荣誉,由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增城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地区,这片古老的热土被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老刀提到,增城的山川河流、自然风物,以及悠久人文熏陶下的诗歌传统,都成为“诗乡”的现实注脚。

  “增城包容、多元、开放。”增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增城著名诗人郑德宏表示,“因为包容,所以能够吸纳天地灵气、厚德载物;因为多元,所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意栖居;因为开放,所以多个领域百花齐放、高质量发展。增城的人文山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

  用诗歌讲好、传播增城故事

  活动会场的走廊两旁,设置有摄影诗文作品展。这是增城在文化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图片加入诗词元素,见画赏诗,图文交相辉映。通过展览,更多人可以在“视觉大片”中了解增城、认识增城、感受增城的美丽风光和人文魅力。

  自古以来,增城悠久的群众性诗词创作繁荣至今。增城区作家协会、东荡子诗歌促进会、荔乡诗社等多个社会团体,围绕增城绿色发展、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创作出大批优秀诗歌作品。

  统计数据显示,增城诗歌创作成绩喜人,相继发表作品3000余首,出版诗集20余部,获国家级省市奖项数十次。

  杨克高度评价了增城的诗歌文化发展环境。他介绍,“此前很多外地诗人来到增城参与荔枝节,输出了大量书写增城的诗歌。增城本地也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诗人,创作队伍很有实力,文化基础非常好。”

  近年来,增城区用诗歌讲好增城故事、传播增城故事,将增城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诗词创作高地、思想文化高地。

  增城先后举办了“2022湾区诗会·诗意增城”“诗意增城”诗歌音乐晚会、“全国诗歌创作大赛”“全国著名诗人走进增城”“诗赞荔乡”诗词大赛、“东荡子诗歌奖”颁奖典礼等诗歌活动,引进“十大诗人”落户增城,出版了《当代诗人笔下的增城》和《发现增城美》等一系列诗歌作品,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诗意文化环境。2023年,增城先后创建成为“中国诗歌创作基地”和“中国诗歌之乡”,诗歌事业进入到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以文润城助力“诗词之都”建设

  “中国诗歌之乡”“中国诗歌创作基地”双项名片加身,增城接下来将如何用好用活诗歌文化?

  廖平表示,增城将依托中国诗歌创作基地,加强人才培养和繁荣诗歌创作,培育更多现代诗人,出品更多诗歌作品集,举办系列诗词特色活动,不断擦亮“中国诗歌之乡”名片;用诗歌讲好广州故事、增城故事,将广州增城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诗词创作高地、思想文化高地,成为大湾区人民诗意栖居的理想家园;大力推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助力广州“诗词之都”建设,为推动广州增城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提供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我们要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精神,共同促进增城诗歌的繁荣,推动增城文化高质量发展。”杨克提到,中国诗歌学会将继续致力于创作基地所在地增城的诗歌文化建设,策划“中国诗歌之乡”品牌创建活动,举办增城诗人作品改稿会和作品研讨会;优先选发中国诗歌创作基地诗人的作品,组织采风;组织诗歌进校园活动等。

  郑德宏表示,在采风过程中,增城本地诗人可以学习全国顶级诗人的优秀经验,极大开拓创作眼界,提升作品质量。

  诗歌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老刀认为,接下来增城需要将“诗歌的形式”转化为“文化的内涵”。“诗歌可以借助增城本身的特殊人文氛围、自然生态来创作。”老刀说,“增城农业、旅游业、制造业齐备,可以考虑让诗歌的血液‘流进’产业中去。”